一、树立科学发展观,是推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与基础。因为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必须大力促进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水平的全面提高,必须始终坚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本。
众所周知,发展是各项事业进步的基础,发展是硬道理,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又一次新的历史机遇。如:社会各方面和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了,特别是义务教育已经成为公众关注度越来越高的领域之一。所以我们更要努力,提高教师自身水平,符合时代的要求。
二、树立科学发展观,搞好统筹与协调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基础教育工作,即,在不同发展阶段,根据不同环境和条件,研究不同阶段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努力解决不同时期的主要问题。
第一,要在指导思想上努力促进教育的公平和公正。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起点和核心环节。我们必须予以充分正视,始终把促进教育的公平公正作为奋斗方向,把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看作是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以更多精力来研究促进公平的途径和方法,努力做到让适龄儿童和少年不但能有学上,而且要有好学上。所以在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班中有许多外地子女,对他们的教育是公平的,均衡的。当然,家长也是感激的。
第二,教师是学校的基础。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教育质量的高低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成败,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办学必须靠教师。
我们就是一线教师,坚持德育为首,我们的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
第三,育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教育事业所追求的崇高目标和本质要求。基础教育对人一生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人是目的,人是关键,人是主人。要成才,必先学会做人。作为育人者,我们把育人作为根本任务,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和生活,是我们面临的一个课题和挑战。回应挑战的唯一办法,就是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受教育者在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中实现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教育教学的改革过程,是一门很强的教育科学和艺术。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一个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学习提供全方位管理服务的漫长过程。
我们不能寄希望一蹴而就,要坚持方向,要有耐心、有恒心,要克服困难,坚持不懈。要有一种甘心情愿为学生长期服务的意识。
三、不断探索与实践,是提升基础教育与质量的主题
教育必须根植于广阔的社会生活,必须立足于时代发展的背景我们的教育虽然已经进入新课程改革阶段,但主题没有改变,仍然需要我们在探索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
学校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标是育人。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着力营造书卷气息和儒雅氛围。教育要充满亲情,努力雕塑和谐社会中完善的人,让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都能充满自豪和自信,都能自立自强地面对社会,走好人生。其次要重视细节,从细节处求突破,是一种本领和才能,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执著追求。
其次要始终讲学习。这一点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不言而喻的事情。读书学习应该成为师生最为自然的一种状态,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课目。不会读书,不善学习的人绝难适应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的。学习是一种储备,一种投资。教育必须建立在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事这四个支柱之上。
总之,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要把它们切实运用到自己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为我们的学习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