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改革开放 促进科学发展
作者/来源:李玺    发布时间:2007-10-21

一、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胡锦涛指出,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说到底要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进一步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他说,要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同时注重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使改革兼顾到各方面、照顾到各方面关切,真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进而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总书记的讲话已经明确地告诉国人改革的方向、改革的目标以及改革的办法。大家要在中央的指引下,进一步发奋图强,团结奋进。首先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这一点毫无质疑。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是改革和完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中不相匹配的矛盾和缺憾,从而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强国富民的目的。固守一种模式,容易僵化,也容易形而上学。改革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任何社会发展都需要在不断的改革中发展前进,在否定之否定的规律中螺旋上升波浪前进。深化改革,就是要在总结前段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不断调整,使之更加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更加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其次,改革是有延续性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推倒重来,这样的想法都是唯心主义的,都将付出极大的成本。我们国家历史上已经出现过这种现象,要坚决防止重蹈覆辙。当年我们在的思潮干扰下,盲目跃进,盲目革命,结果耽误了大好发展机会,这已经被历史所证明,任何人都无法否定它的缺憾。而在过去的改革中,成绩是主要的和辉煌的,但是我们不能也不必回避问题和矛盾。既然有了问题,我们就要勇于面对,勇于解决。

既然已经明确了必须要坚持改革,那么就需要明确改革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通过学习我注意到,总书记的这段讲话并没有对国家的宏观调控手段进行削弱和降低地位,而是强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下,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终极目标就是让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间,三代领导人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来没有放弃过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始终保证经济社会保持在党和人民的控制之中,防止寡头经济出现为害社会;要始终保证经济社会的国有性和民主性,防止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大量流失;要始终保持经济社会的开放性和法治性,防止社会异化分裂,阶级对立。

    今天,我们面对即将开始的改革新进程。总书记强调了改革的方法,那就是要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同时注重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使改革兼顾到各方面、照顾到各方面关切,真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

    这段话分量很重,理论性和指导性非常强。只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改革才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只有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改革才是社会主义改革,只有人民群众认可的改革才是法定的和合格的改革。

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要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要面向全社会,着眼于培育“四有”新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紧紧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这个根本进行教育,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要大力培育和塑造适应时代要求的社会风尚。切实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为重点,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相互配合和共同努力,引导他们养成优良品德。要以强化社会信用意识为重点,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道德规范。

要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要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大力宣传科学思想,提倡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努力形成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和科学精神。

要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结合起来,积极健全民主监督制度,形成有力的权力制约机制。坚持实行政务、厂务、村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要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落实依法治省措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广泛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全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基层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要全力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我们处在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社会的管理体制、利益关系、组织结构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活动区域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维护稳定的政治责任重大。必须着眼全局,突出重点,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着力解决社会治安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正确处理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认真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切实加强信访工作,深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法制教育工作,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理顺社会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利益矛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要认真坚持党管武装原则,进一步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和国防设施建设,关心和支持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活动,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更好地发挥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以及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