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行)
班主任是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协调本班各科的教育工作,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行为习惯培养,促进其全面、健康、快乐地成长,特制定本制度。
1、班主任要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每学期按照要求从实际出发,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带领全班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教育活动,给每个学生机会。
2、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表扬学生中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耐心辅导和教育后进生,学生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
3、学期结束组织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指导学生认真记载成长记录,实事求是地多方面地评定学生操行。填写好成长手册及学籍档案,并进行班务工作总结。
4、强化班级日常管理,完成早操、晨会午会、午餐管理、放学路队、收费等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营造民主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
5、充分利用升旗仪式、校班会、板报、社会实践等各类教育阵地组织、指导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主题教育等,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搞好学生干部的培训和使用,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使他们能更好地成为班主任的小助手。
7、加强本班的学生的安全教育,处理好本班日常中的偶发事件。
8、经常与任课教师和其他教职员工沟通,主动与学生家长、学生所在社区联系,努力形成教育合力。按要求做好家访工作,开好家长会,做好家长接待。
9、积极教育科研,通过实践、探索、研究提高教育的效果。认真参加班主任例会及各类专题研讨,每学期做好主题总结工作,提升能力及水平,进而形成教育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