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健康教育手册(高血压)
作者/来源:向阳育才小学卫生室    发布时间:2012-04-18

慢性病健康教育手册(高血压)

什么是高血压?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高血压是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

高血压分哪几类?

    原发性高血压:是指原因不明的高血压,占90%以上。目前尚难根治,但已能控制。

    继发性高血压:血压升高有明确的病因,占510%,这种高血压可能是由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如肾上腺肿瘤或增生和其它原因所致。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是什么?

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遗传、精神紧张、过量摄盐、超重、吸烟酗酒、缺乏锻炼等。

高血压早期有什么症状?

高血压通常没有特别的症状,好多人即使血压已经相当高,仍然不会感到不适。少数人可能有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或鼻出血等症状。因此很多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

高血压有哪些危害?

    高血压不仅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同时它又作为心脑肾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损害和相关疾病的发生。最常见的如:中风、心肌梗塞和肾功能衰竭。

什么是中风?

    中风又称脑卒中,医学上叫脑血管病。它分为两类,一类是脑梗塞,一类是脑出血。脑梗塞可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等。脑出血是由于脑动脉破裂出血,造成脑水肿、脑组织坏死、病人迅速出现昏迷。60%以上的中风是由高血压引起的。

高血压患者服药需注意什么?

     1、要终身服药,维持血压平稳。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种能彻底治愈高血压的良方,对高血压的治疗基本上是对症下药。因此即使血压降到正常,也不意味着就治好了高血压,而需终生坚持治疗。控制高血压,能有效避免发生中风、心肌梗塞及肾脏损坏等严重并发症。

    2、降压不宜过快过低,以避免心脑供血不足加重头昏等症状,若非急症,应在数日数周或数月内逐渐降低为好。

    3、不要自己随意换药、加药或突然停药。

4、避免其他影响血压的因素(如大量饮酒等),以提高疗效。

血压降不下来怎么办?

    如果应用了3种以上的降压药物后,血压仍不能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可能有如下原因:

      1、病人仍然高盐、过量饮食、吸烟或服用某些药物。

     2、抗高血压药物选择不合理。

     3、有一些引起高血压的疾病尚未诊断出来。

     4、高血压肾脏损害影响高血压治疗。

对于血压控制不下来的患者一定要找医生分析原因,针对上述情况做相应的处理。如果血压还不能控制,应合理调整降压药物,包括①几类药物联合应用;②合理调整利尿剂。

血压控制不稳定怎么办?

    清晨、下午、晚上或夜间血压升高或血压波动较大,造成血压不稳定的原因,要同时考虑两个方面:(1)没按血压波动规律服药;(2)使用了短效降压药

因此,建议:

1、推荐长效降压药物,如络活喜等。

2、按血压波动规律服药:每天的第—次降压药物在起床(67)时服,第二次在下午45点服用。

如何预防高血压?

    1、早期发现高血压。3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应经常测量血压;门诊医生应把测血压列为常规检查。

    2、心理平衡。保持良好的、快乐的心境,机体免疫功能最佳,几乎可以拮抗其它所有不利因素。

    3、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1)合理膳食,常吃牛奶、豆制品、菇类、大蒜、海鱼、水果等。

    (2)限制食盐摄入量,每日摄入食盐最好不超过56

(3)戒烟限酒。

(4)适量运动:如慢跑、游泳、登山、爬楼、打拳等。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WHO/ISH

 

收缩压

(mmHg)

 

舒张压

(mmHg)

理想血压

正常血压

正常高值

1级高血压(“轻度”)

  亚组:临界高血压

2级高血压(“中度”)

3级高血压(“重度”)

4单纯收缩性高血压

  亚组:临界高血压

<120

<130

130139

140159

140149

160179

180

140

140149

<80

<85

8589

9099

9094

100109

110

<90

<90

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属不同级别时,应按两者中较高的级别分类;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日前正服抗高血压药,血压虽已低于14090mmHg,亦应诊断为高血压。

 

均衡膳食  适当运动  心胸开朗  生活规律

戒烟限酒  不甜不咸  平衡降压  定期复查

 

    高 血 压 防 治 21

1、炒菜碘盐晚放点;      2、口味别咸清淡点;

3、戒烟限酒自觉点;          4、体重腰围控制点;

5、身腰腿脚勤动点;          6、鲜菜水果多吃点;

7、五谷大豆杂食点;          8、肥肉荤油少吃点;

9、开水牛奶多喝点;         10、精神愉快放松点;

11、休息睡眠充足点;        12、每日两便通畅点;

13、血压心率常测点;        14、勤看医生定期点;

15、吃药按时按量点;        16、要想活得滋润点;

17、防治知识多懂点;        18、思想态度重视点;

19、行动改变紧跟点;        20、养成习惯坚持点;

21、身体健康长寿点。

 

 

 

 

 

 

 

 

 

 

 

 

 

 

 

 

 

 

 

 

 

 

 

 

 

 

 

 

 

 

 

 

 

 

 

 

 

 

 

 

 

 

 

 

 

 

 

 

 

 

 

 

 

 

 

 

 

 

 

 

 

 

 

 

 

 

 

 

 

 

 

 

 

 

 

 

 

 

 

 

 

 

 

 

 

 

 

 

 

 

 

 

 

 

 

 

 

 

 

 

 

 

 

 

 

 

 

 

 

 

 

 

 

 


微信图片_20240402123819.png
微信图片_20240402123829.png